歷代志下 11章
Ps. Winnie Law 2025.10.16週四
題目:不要只跟隨神三年
一、兄弟停止爭戰v1-4
二、加強國防實力v5-12
三、利未人的忠心v13-17
四、多妻多子之家v18-23
前言:
昨天的經文最後一節:
這樣,以色列人背叛大衞家,直到今日。(10:19)
羅波安繼承王位,在國位更替,政局不穩的時候,他不懂安撫民心,穩定局面,卻用暴力的言語回應百姓的訴求,使耶羅波安成功帶領北方的十個支派脫離他的统治,成為北國以色列。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仍歸羅波安,從此,國家一分為二。
本章記載羅波安順服神的旨意而蒙受的祝福。
v17 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衞和所羅門的道。
我們看羅波安如何治國。
一、兄弟停止爭戰 v1-4
1 羅波安來到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家和便雅憫家,共十八萬人,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人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自己。
北國分裂出去,羅波安想努力挽回局面,便要招聚十八萬戰士,發動戰爭企圖奪回十個支派。
既然在言語上得罪弟兄,為何不承認自己的罪,與他們說些好話,來挽回他們的心呢?
羅波安若這時候採用老年人的建議,應可挽回他們,但他寧願打仗,以武力迫使他們屈服下來,奪回失去的十個支派。
v2-3 但神透過神人示瑪雅(猶大支派的先知)告訴羅波安:「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各歸各家去吧!」
神攔阻羅波安与他們爭戰,因為以色列和猶大本來就是「弟兄」,同樣是被神揀選的百姓,雖然十個支已經分裂出去,神要保羅安仍然看他們是「弟兄」,既是弟兄,就要和平相處。
這提醒我們,在家庭、教會和職場中,要竭力保守合一,不要因彼此意見或立場不同起爭執。
v3b 神继續說:「因為這事出於我。」
表明國度的王乃是神自己,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
神怎樣看以色列的分裂呢?
神的心意當然祈望人能合一相愛,但弟兄既有纷爭不和,彼此的心已經相背,連虚假的合一也難以維持。
因此神允許國度暫時分裂,但南北兩國的百姓需要行耶和華眼中都看為正的事。走過一段日子之後,他們最終會明白,若是離棄了神,便路路都不通。
到那時,神才宣告:「我要使他們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為一國,有一王作他們眾民的王。他們不再為二國,決不再分為二國。」(結37:22)。因此,國度分裂是暫時的,北方各支派也還是神的百姓,所以百姓「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爭戰」。
v4b 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歸回,不去與耶羅波安爭戰。
在你的生命中,有否類似的經歷?
二、加強國防實力 v5-12
5羅波安住在耶路撒冷,在猶大地修築城邑,
仗打不成,他要進一步鞏固王權及軍力,在猶大的邊境地區修建了很多城邑,
6為保障修築伯利恆、以坦、提哥亞、
7伯夙、梭哥、亞杜蘭、
8迦特、瑪利沙、西弗、
9亞多萊音、拉吉、亞西加、
10瑣拉、亞雅崙、希伯崙;這都是猶大和便雅憫的堅固城。
從v6-10提到15個堅固城,羅波安修築這些城邑,是位於猶大地東、南與西三面,有山地也有山谷,包括在重要道路網中心的城市,目的是為了防禦鄰國(如埃及)的攻擊。
11羅波安又堅固各處的保障,在其中安置軍長,又預備下糧食、油、酒。
12他在各城裏預備盾牌和槍,且使城極其堅固。猶大和便雅憫都歸了他。
這些城邑極其堅固,城邑內安排了軍長,又有糧食和武器,準備作戰、或受圍攻之用。
羅波安沒有在北面設防,可能:
1)表明他此時還能順服神,並沒有預備與北國爭戰;
2)希望与北國和好,可以一統。
三、利未人的忠心v13-17
13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從四方來歸羅波安。
14利未人撇下他們的郊野和產業,來到猶大與耶路撒冷,是因耶羅波安和他的兒子拒絕他們,不許他們供祭司職分事奉耶和華。
忠心的祭司和利未人,不惜撇下產業,從以色列移居到猶大,因為北國以色列宗教的墮落。
15耶羅波安為邱壇、為鬼魔、為自己所鑄造的牛犢設立祭司。
國家分裂以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人的敬拜中心,他們一年三次來到耶路撒冷守三個大節期。祭司和利未人散居在全國各地,為他們主持敬拜、各種禮儀和獻祭,並把神的律法教導百姓。
因為所羅門犯罪離棄上帝,神曾經藉先知亞希雅告知耶羅波安,要將十個支派賜給他。
因著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的愚昧,國家分裂,正如先知說的,耶羅波安成為北方十個支派的王,並以示劍為首都。
但耶羅波安沒有因神的應許已經實現而安心忠心地事奉神,反而擔心自己的王位不保,因為祭司和利未人仍然保持著對耶路撒冷的忠誠,百姓若仍往耶路撒冷献祭的話,对他的政權實在有極大的考驗和威脅。
為了鞏固自己的王位和權力,他阻止北國的百姓前往位於南國的聖殿敬拜,所以設立了一個似是而非、體貼肉體的新宗教。
他用方便的地點代替耶路撒冷,造了兩個金牛犢來代表耶和華,一個安置在北方的但,另一個安置在南方的伯特利,讓百姓敬拜和献祭。並且擅自更改節期,在邱壇建殿,任用聽命於自己的非利未人,代替遵守律法的利未人擔任祭司,用新的敬拜形式代替原來的敬拜形式。
目的是叫百姓徹底與南國耶路撒冷的聖殿斷絕關係,使國度永遠分裂。
結果北國的百姓越來越不明白律法,越來越習慣體貼肉體的新宗教,還以為自己仍在敬拜神,實際上離神越來越遠。
先知亞希雅曾經勸勉他必須遵行神的道,王位才得以長久,但耶羅波安卻被王位和權力蒙蔽了心眼,他不跟神的指示去行,以自己為神隨意更改神的命令,更引導百姓拜偶像,把自己和全國百姓䧟在大罪之中。他之後的王都犯了「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王國不断有內憂外患,比南國更早滅亡。
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
這些忠於耶和華的利未人,因堅持耶路撒冷的聖殿才是唯一敬拜神的地方,又因耶羅波安設立自己的祭司,禁止他們服事,所以他們被迫放棄家業,遷至猶大。
因為他們定意要盡自己的本分敬拜神,而不是在神的法度被破壞的地方過安逸的生活,他們實在付上很大的代價。
北國的聖職人員按自己的良知行事,他們這樣做要犧牲什麽?這些決定是否有智慧?
這提醒作為利未人的,要反對使人舒適的偶像崇拜,堅守神的吩咐。
利未人是神揀選服事我們,帶領我們認識神和祂的律例典章,所以不要拒絕他們,否則我們對聖經只有一知半解,一面落在敬拜「自己所鑄造的牛犢」的罪中,卻還以為自己是在敬拜神。
17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衞和所羅門的道。
羅波安之所以強盛起來,與軍事設防沒有關係,關鍵在於有立定心意尋求神的利未人來到。有利未人供職,就有神的同在,國家就強盛;若沒有利未人供職,就沒有神的同在,國家就滅亡,民就被擄。
這裡說「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維持了父親和祖父的敬虔傳統只有三年。
三年後,羅波安以為國家強盛了,便離開了神。
當教會充滿忠心跟隨神、「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的人,教會也會堅固。
相反,若教會充滿著跟隨人、只想尋求恩典,無心向神的人,教會的根基就不稳。
我們是怎樣的跟随者呢?教會是否因著我們的加入,而更穩固更強大呢?
四、多妻多子之家v18-23
18羅波安娶大衞兒子耶利摩的女兒瑪哈拉為妻,又娶耶西兒子以利押的女兒亞比孩為妻,
19從她生了幾個兒子,就是耶烏施、示瑪利雅、撒罕。
20後來又娶押沙龍的女兒瑪迦,從她生了亞比雅、亞太、細撒、示羅密。
21羅波安娶十八個妻,立六十個妾,生二十八個兒子,六十個女兒。他卻愛押沙龍的女兒瑪迦,比愛別的妻妾更甚。
羅波安像他父親所羅門一樣,娶了許多妃嬪,有18個妻、60個妾,違背律法的教導。
他爱瑪迦,「比愛別的妻妾更甚」,瑪迦是拜偶像的,結果他被引誘不爱神,漸漸「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12:1),招致神的管教(12:5)。
22羅波安立瑪迦的兒子亞比雅作太子,在他弟兄中為首,因為想要立他接續作王。
23羅波安辦事精明,使他眾子分散在猶大和便雅憫全地各堅固城裏,又賜他們許多糧食,為他們多尋妻子。
v23指「羅波安辦事精明」,他明智地處理了28個兒子爭奪王位的問題。
鑑於祖父大衛晚年時,因兒子押沙龍和亞多尼雅爭奪王位,發動叛亂的紛爭(撒下15章;王上1章),所以他明確地立亞比雅為王位繼承人,並把其他27個兒子分散居住,分派他們去治理各地的堅固城,「又賜他們許多糧食,為他們多尋妻子」,既可以避免他們聯合起來與太子爭奪王位, 從而維持了穩定的局勢,又可以加強對各地的控制和國防的力量。
結語:
羅波安跟随神只有三年,他所看重的是王權和世界,在他裡面沒有神。
我們在跟隨神的路上,要常常省察自己的內心充滿什麼?是否在不知不覺間,自己的慾望大過神?在不知不覺間,眼目從神轉移到世界?或者看自己很有能力,漸漸不需要神?
願羅波安的生命成為我們的提醒。
祝福:
奉主耶穌的名祝福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在言語行為上,彼此鼓勵与建立,不是彼此傷害。
求主賜下立定心意跟随神的心,不偏行己路,一生忠心服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