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9 | 一樣的邀請,禍福之間的選擇 | Carol 姐妹 | 澳洲喜悦Favor 611晨禱 | 2024.08.15 週四
箴言第9章
Carol 同工15/08/2024周四
題目: 一樣的邀請,禍福之間的選擇
分段:
1. 智慧宴请人,供應生命v1-6
2. 不同的選擇, 不同结果 v 7-12
3. 愚昧宴请人,導至死亡v13-18
前言:
昨天我們完成了6章以弗所書,保羅啟示了基督與教會的關係,而使我們清楚明白教會的地位、目的、性質、功用、託付和見證等;以及學習如何在基督裏行事為人,因而在教會中、家庭中和職場中的生活與蒙召的恩相稱。在
以 弗 所 書 5:15-16
你 們 要 謹 慎 行 事 , 不 要 像 愚 昧 人 , 當 像 智 慧 人 。要 愛 惜 光 陰 , 因 為 現 今 的 世 代 邪 惡 。但是我們如何像智慧人,不像愚昧人呢?
今日我們就回到舊約聖經箴言𥚃面,看看在箴言第九章,如何談論智慧與愚昧.
箴言有分幾個段落,第一至九章是第一個段落,都是有關父親的訓誨;第九章是前面第一至八章的總結。在本章中,作者繼續以擬人化的手法,智慧的婦人和愚昧的婦人同時出現,各自設了宴席來呼召人前去赴宴。面對來自智慧和愚昧的邀請,選擇哪一個,決定了人是得福得豐盛的生命,還是走上死亡之路。
今天我給它的題目是:一樣的邀請,禍福之間的選擇,分成三個段落:
一. 智慧宴请人,供應生命 v1-6
智慧婦人和愚眛婦人所邀請的對象都是一樣︰「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v.4; v.16)這句經文在這章出現兩次,兩個筵席同樣是邀請人來赴筵席,但怎樣選擇出席哪個筵席,是關乎我們存活和陰間的深處。
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2.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3.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4.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5.說:「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v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這裡我們首先看見智慧在建造房屋,並且擺設筵席。房屋代表了世人可以安然居住之地,表明神樂意看到人得享平安。{鑿成七根柱子}意味着这座房子很大,可以容纳许多宾客。七根柱子代表智慧的完備無缺,十全十美,跟聖經中以七代表完全是同一個意思。「智慧」的原文是複數,最少有七個,也有解經家認為講的是智慧的七靈在雅各書三章17節說到「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裡面所包含的七種屬靈德行也可以說是七根柱子。
V2說智慧女士在房子蓋好之後,就宰殺牲畜,調和旨酒,擺設筵席. 智慧的婦人所設的筵席上有肉,有餅,有調和好的美酒(即第二節中的旨酒,原文是「混合酒」,意思是用香料调制的美酒。),代表智慧給人帶來的喜樂,享受和滿足。V3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智慧的婦人不僅自己在城中的至高處呼召人來赴宴,她還差派使女出去,從這裡可以看到筵席的主人有預備,是付代價的,並差派團隊出去周圍邀請人。聽到後願意赴筵的人就得著了。v4.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v5.說:「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特別邀請那些“愚蒙人”和“無知的人”。「愚蒙人」(4节),原文是「单纯、天真 פְּתִי/peth·e’」,意思是头脑简单、容易被骗的人。承認無知是獲得判斷力的開始,只有認識到自己無知、承認自己天真的人,才會響應邀請。這是歸正的邀請。「愚蒙人」不一定是愚蠢,而是說他還沒有被開啟,是一種單純的幼稚,還沒有得著智慧的薰陶。智慧就邀請他們來得著智慧,離開原先走的那條路,以前充滿無知的單純和血氣,一見到事情就有直覺的反應,不懂得智慧的思考。其實,智慧是在對整個世界的人發出呼籲。v5.說:「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這也代表靈糧,是神所餵養我們的,讓我們靈裡是啟蒙的,思想上是被光照的,是讓我們得生命的,
v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要走光明的道」(6节),原文是「要走有洞察力的道」(v.6)就是捨棄舊的方式、舊的印象、舊的觀點,因為闭塞的环境会滋生狭隘的思想,黑暗的道路会让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所以我們要得著聖靈新的啟發、新的氛圍,就可以存活,可以走一條光明的道路。走一條有洞察力的道路.
回想自己信主以前的經歷
7.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8.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9.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11.你借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12.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二. 不同的選擇, 不同结果 v7-12
v7.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罵;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亵慢人」(7节),原文是「轻蔑、嘲讽」,指傲慢的人。「恶人」(7节),原文是「邪恶的」,抵擋神的人。
智慧邀请了「愚蒙人」(4a)和「無知的人」(4b),却没有邀请「亵慢人」和「恶人」。這是在指出為什麼褻慢人和惡人沒有受邀請赴宴的原因。褻慢人因他們的驕傲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反而嘲笑辱駡指出他們無知和錯誤的人。惡人指的是抵擋神的人,若是有人去責備他們,他們必然會反過來攻擊,甚至誣告人。相反地,智慧人不會因批評而發怒,而是願意聽進去,當我們願意受教,因而越發有智慧;義人被指教,他的學問不斷增長。箴言裡講的「智慧」是一種心態,指願意聽勸,接受責備及改正,這種人會越來越聰明、有智慧,最後就成為智慧人。智慧不是天生的,是從謙卑的心態來的。不是已經有智慧的人樂意聽人勸告,而是喜歡聽人勸告會越來越有智慧,但褻慢人不能聽勸告。一個人能否被邀請赴筵席,跟心態很有關係。「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v.9) 智慧人的心態會使他越來越有智慧,因他喜歡接納人的勸告。我們一方面要做謙卑的人,願意聽勸,有人跟我們講真話,我們要謝謝他;這是神的法則。「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25:29)。一個人對責備的反應,顯出他的性情。褻慢人恨你,而智慧人卻感謝你。弟兄姐妹,讓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當別人指正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有何反應呢?是心裡不斷敵擋呢?我們願意做一個智慧的義人嗎?
要進入今天的筵席,需要承認自己愚蒙無知才會被邀請,褻慢人是沒被邀請的。怎樣知道自己是否一個褻慢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這個開端是神的主动拣选和感动。
「開端」(10节),原文的意思是「首先、起头、最重要的部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起头,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最重要的部份」, 真智慧只能从神而来,人无法靠自己开悟.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10b),可译为「对至圣者的知识就是洞察力」(英文ESV译本)。「至圣者」指神自己,「聪明」原文是「洞察力、理解力」。
(v.10) 我們要謙卑承認神是最高的權柄,用祂的基準來作判斷,這就可進入筵席中,進入智慧的殿堂。
v11.你借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v12.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
這裡再次強調了聰明智慧來自於認識並敬畏真神,造物主所定的終極真理和生命生活的法則,決定了人的生死禍福。智慧人不但在世日子長久,而且有永恆的生命。相比之下,褻慢人拒絕神和神的法則,他要自己承擔一切後果。人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最终神要「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六5),因为「祂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接下來我們看一下愚昧婦人的筵席是怎樣的?
三. 愚昧宴请人,導至死亡v13-18
13.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14.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
15.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16,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17,「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18.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愚昧 כְּסִילוּת/kes·el·üth’」(13节),原文是「愚蠢」。「愚蒙 פְּתַיּוּת/peth·ah·yüth’」(13节),原文是「单纯、天真」。这两个词原文在圣经中都只在此出现过一次。
第13節描述了愚昧的婦人和她的宴席,跟智慧的婦人形成鮮明的對比。v14.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愚昧却是懒散地「坐在自己的家门口」(14节),愿者上钩。v15.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愚昧的婦人不僅無知,而且沒有修養和恩慈,靠說話大聲拉攏人。
愚昧的婦人有一些跟智慧的婦人所說的很像,「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v.16a)這裡不是說回轉,而是請他們走上一條岔路,走到她家。「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v.16-17)愚昧婦人所說的跟前面第4-5節智慧所說的,幾乎是一樣的,如果不仔細去聽,根本分辨不了。表面是一樣的,但在愚昧婦人口中,水是偷來的,餅是暗中做的,見不得光。愚昧婦人的喧嚷是坐在自己的家門口,並不是差派使女出去。智慧婦人的聲音是提醒的聲音,而愚昧婦人則是誘惑的聲音。智慧是让宾客「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6节);愚昧却是让宾客付出死亡的代价(18节;v18.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罗六23),在地狱消化他们在世所偷吃的东西(17节)。人的悲劇在於,假象往往比真相看起來更加靠譜,愚昧常常比智慧聽起來更加悅耳;節)。
因此沒有神的話語,其實分辨不了,因為太相似了,而且愚昧婦人不是對我們的理智,而是對我們的感覺來說話。像是撒旦的聲音,如創世記對夏娃所說的話,在引誘我們做事情,從來不強迫我們,也不恐嚇我們,只不過是叫我們做那些我們本來就想做的事情。然而,原來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一至九章是父親的訓誨(一8),也是九章的總結。這個總結以智慧和愚昧的兩種邀請結束,而本書接下來所有的箴言,都是讓人在智慧和愚昧、生命與死亡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人生的旅程不必跑贏什麼人,但要選對當跑的路線;未必贏在起跑線上,但卻不能倒在錯誤的終點;選擇「當跑的路」(提後四7)固然不容易,堅持「跑盡」(提後四7)更是難上加難。但神並沒有讓我們倚靠自己奔跑,而是賜下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二7-8)。父親的訓誨以「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一7)開始,又以「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九10)結束,表明「敬畏耶和華」才有可能作出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