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 35 | 順服是蒙福的鑰匙 | Winnie Law 傳道 | 澳洲喜悦Favor 611晨禱 | 2024.10.7 週四
耶利米書35章
Winnie Law傳道20241017週四
題目: 順服是蒙福的鑰匙
一、通過不喝酒試驗 v1-11
二、不肯聽從必招災 v12-17
三、持守誡命必蒙福 v18-19
前言:
上一章第34章,與今天第35章的事件不是按歷史順序來編排。
第34章是發生在猶大亡國之前,西底家作王期間,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大軍正在攻打耶路撒冷和周邊的城邑,猶大國正瀕臨滅亡。
第35章所講的是10年前的約雅敬王的時期,先知耶利米奉神的命令,去試驗不喝酒的利甲族的人。
為甚麼神在這個時候提到利甲族呢?
利甲族人是注重守約的一個群体,他們聽從了祖先的命令,自己和子孫後代都
忠心地執行,沒有一個子孫質疑說:「已經兩百年了,這些都不合時了,為什麼一定要聽?」
因為他們的順服,以致神應許他們的後人,永遠能侍立在耶和華殿中服事。
神是不偏待人的,利甲族人被神大大祝福,相比神的選民猶大,将会遭受亡國的厄運。
神在猶大将被滅亡之前,特意透過利甲族的順服,成為悖逆的猶大的榜樣,提醒他們回轉受教,順服聽從的必蒙祝福。
利甲族的聽從有甚麼特别之處,叫神大力讚賞,並要猶大去學效呢?
一、通過不喝酒試驗 v1-11
v1當猶大王約西亞之子約雅敬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v2「你去見利甲族的人,和他們說話,領他們進入耶和華殿的一間屋子,給他們酒喝。」
v3我就將哈巴洗尼雅的孫子雅利米雅的兒子雅撒尼亞和他弟兄,並他眾子,以及利甲全族的人,
v4領到耶和華的殿,進入神人伊基大利的兒子哈難眾子的屋子。那屋子在首領的屋子旁邊,在沙龍之子把門的瑪西雅屋子以上。
利甲族不是雅各的後代,不屬於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他們是基尼人,最初定居在米甸地。
根據士師記1:16,他們很可能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的後裔,後來跟以色列人進入迦南(民10:29-32),住在猶大支派的南面。所以利甲族是因為摩西的姻緣而得以寄居在以色列民中的外邦人。
基尼族有一個族長叫利甲,他的後代稱為利甲族。
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曾在西底家之前的250年,幫助耶戶成功地推翻當時非常敗壞的北國以色列的暗利王朝,連同巴力崇拜一併除滅 (王下10:15-28)。
神吩咐耶利米,他就領利甲全族的人進入聖殿的一間屋子,给他們喝酒。
聖殿不是非以色列裔的人可以隨意進出之地,利甲族人被帶到聖殿中的一間屋子,先知這行動必然引起人的注意,神要將這事件公開展示在百姓面前,向他們說明一個信息。
6他們卻說:「我們不喝酒。因為我們先祖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曾吩咐我們說:『你們與你們的子孫永不可喝酒,
7也不可蓋房、撒種、栽種葡萄園,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帳棚,使你們的日子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長。』
8凡我們先祖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所吩咐我們的話,我們都聽從了。我們和我們的妻子兒女,一生的年日都不喝酒,
9也不蓋房居住,也沒有葡萄園、田地和種子,
10但住帳棚,聽從我們先祖約拿達的話,照他所吩咐我們的去行。
v6-10 他們回答耶利米的話中,提到3次「先祖约拿達」,可見约拿達在他們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們尊敬他,聽從他,所以约拿達所吩咐的話,他們都堅守到底。
他們婉拒耶利米,就是因為先祖約拿達曾吩咐他的後代,要過清淡簡樸的游牧生活,一生年日不喝酒,還提到其他的禁誡之事:「不可蓋房、撒種、栽種葡萄園,但一生的年日要住帳棚」,他們拒絕定居的生活,禁戒飲酒,先祖說這樣才能在寄居的地上得以長久,可以延續家族的命脈,這個說法,可能是為避免受迦南異教的影響而去拜偶像,做神厭惡的事而招刑罰。
也有解經家認為利甲族是遊行的工匠,以金屬加工、修理戰車和兵器為業,所以要靠近多人集居之地,而他們是住在這些地方的邊緣地帶獨立生活,他們隨工作移棲,不受地方政府或賦稅所限制。拒絕喝酒的緣故可能是避免醉酒,以免洩漏秘傳的技巧。
如果按照30年為一代人的話,250年相當於八代人,無論基於甚麼原因,利甲族的人能一直這樣順服,忠心持守先祖的命令,實在是非常難得,這成為他們家族的身分記號(35:8-9)。
11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上此地來,我們因怕迦勒底的軍隊和亞蘭的軍隊,就說:『來吧!我們到耶路撒冷去。』這樣,我們才住在耶路撒冷。」
本段所述的事件發生在約雅敬年間,主前600至597年,耶路撒冷第一次被圍時。
利甲人已遷去耶路撒冷居住,他們的解釋是知道祖先約拿達命令的重點,是要他們警醒,過簡樸生活,而不是死守誡命,所以在危難之時,便有智慧地搬到耶路撒冷避難,以求保存生命。
利甲人謝絕了先知的邀請,通過了這個試驗,因著他們的順服,成為神所使用去给悖逆的猶大學效的榜樣。
二、不肯聽從必招災 v12-17
13「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去對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說:『耶和華說:你們不受教訓,不聽從我的話嗎?
14 利甲的兒子約拿達所吩咐他子孫不可喝酒的話,他們已經遵守,直到今日也不喝酒,因為他們聽從先祖的吩咐。我從早起來警戒你們,你們卻不聽從我。
15 我從早起來差遣我的僕人眾先知去說:你們各人當回頭,離開惡道,改正行為,不隨從事奉別神,就必住在我所賜給你們和你們列祖的地上。只是你們沒有聽從我,也沒有側耳而聽。
16 利甲的兒子約拿達的子孫,能遵守先人所吩咐他們的命,這百姓卻沒有聽從我!』
17「因此,耶和華萬軍之神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要使我所說的一切災禍臨到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因為我對他們說話,他們沒有聽從;我呼喚他們,他們沒有答應。』」
順服的利甲族人跟一直不聽從耶和華神的以色列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神責備以色列的背逆,宣告對他們的審判。
v13-17 每一節神都責備以色列民: “不聽從”
神說祂從早到晚不断差遣先知,警告他們:「回頭,離開惡道,改正行為,不隨從事奉別神」,但他們都沒有聽從,仍不断犯罪行惡,事奉偶像,倚靠自己的能力和拉攏列國勢力,以為可以脱離巴比倫的手,神給他們悔改的机会,但他們還是不肯回頭。
最後,西底家王和猶大百姓要承受「不聽」的結果是:「一切災禍臨到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國破家亡,從本地被拔出,被擄到異國。
三、持守誡命必蒙福 v18-19
18 耶利米對利甲族的人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因你們聽從你們先祖約拿達的吩咐,謹守他的一切誡命,照他所吩咐你們的去行。』
19 所以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利甲的兒子約拿達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雖然利甲人不是神的選民,只是寄居的外邦人,但他們260年來,都忠誠於先祖約拿達的訓誨,肯聽從,順服的生命,得到神的讚賞,肯定和榮耀的祝福。
神應許他們「必永不缺人侍立在我面前。”」
神要賜給他們以色民中利未人才有的祭司職份,他們的後代,世世代代必事奉耶和華,這是何等尊榮的事。猶太人的歷史證實了利甲族人在以色列人回歸後,在聖殿參與獻祭的事奉。
從廣義上,也指在新約時代, 因為耶穌基督的救贖,外邦人憑著信心成為神的子民,敬拜事奉祂。
我們看見利甲族人与以色列民有強烈的對比,
1) 利甲族尊榮他們地上的先祖,260年來不管環境如何變遷、面對現實多大的需要或是誘惑,他們依舊謹守先祖當時的吩咐毫不更動,在國家將亡時仍然聽從先祖的吩咐;以色列人數百年來卻都在違抗神,國家将亡仍執意不聽。
2) 利甲族人對會犯錯誤的領袖的訓言尚且能堅守;以色列人卻背棄了與那絕對無誤的神所立之約。利甲人順服他們地上的父親,勝過猶大順服他們的天父。
3) 約拿達只說了一次不准飲酒,利甲族人就世世代代聽從了;神從早到晚不断警告以色列人離開罪惡,他們卻一直抗拒,不肯聽從。
4) 利甲族人因順服而蒙福;以色列人因背逆而招禍。
非以色列人的利甲人,他們的行為模式,卻像神心目中真以色列人的樣式;而有以色列人身分的猶大人,在神眼中所呈現的卻活脫像一位外邦人。
結語:
我們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言語行為是否与蒙召的恩相稱呢?是否像未信主的人,甚至比未信主的人更差呢? 人看到我們的貪心,批評論断,自以為是,懼怕......活得好像沒有神?
我們說信神,祂是否只是我們生活或生命中的其中一個部分?我們追求的同時也有金錢,名利,房子,物質享受,事業成就,愛情等,這些都是我們的神,是我們所追求的,可以隨時為了這些現需要,就把神擠在一邊。
今天如果我們不是將神當作我們唯一敬拜的對象,就不是把祂當有的尊榮和敬拜歸給祂,若不把祂當作我們的神,我們就不是祂真正的子民。
我們對神的話,到底是「選擇性去實行」,或「放棄」,或「不管環境如何,都堅持到底」?是否只縮限到在教会才實行,在教会之外就隨己意而行?
求主给我們信心和勇氣,不怕人的眼光,不怕有多大阻力,讓我們無論任何情況,在任何地方都遵守神的話,言行一致,作神的真子民。
肯聽的人雖是貧窮、沒有田地、沒有房子的,但得著神宝貴的祝福,永遠有人侍立在神面前。
不肯聽的人雖有大房子、有葡萄園,卻要在萬國中拋來拋去。
由此可見聽而順服是蒙福的鑰匙。
雖然因著「聽」要付上很大代價,放棄自己的權利,喜爱,自我,但順服必有從神而來的祝福。
祝福:
求主祝福我們有能听的耳,受教的心,順服神和遵守神一切誡命。
祝福我們和我們的子孫永遠侍立在神面前,敬虔度日,得享平安和滿足的喜樂。也讓我們遵行主的大使命,讓萬國萬民都知道唯有祢是真神,活神,都來歸向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