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 43 | 耶和華才是真正的堅固臺 | Winnie Law 傳道 | 澳洲喜悦Favor 611晨禱 | 2024.10.31 週四
耶利米書43章
Winnie Law傳道20241031週四
題目: 耶和華才是真正的堅固臺
分段: 一、狂傲使人走上絕路 v1-7
二、罔顧神警告必遭災v8-13
前言:
耶路撒冷淪陷,戰爭失敗使猶大只剩下頹桓敗瓦,傷痕累累,這個時候,百姓應該齊心協力克服困難,但留下來的領袖卻爭奪政權。基大利被殺,以實瑪利逃到亞捫,約哈難懼怕巴比倫,因此下定決心逃往埃及,百姓被分散在外邦。
至於先知耶利米,巴比倫王吩咐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善待他(39:11-14),但在混亂之中,他被鎖在被帶往巴比倫的俘虜中,被帶到拉瑪,幸虧尼布撒拉旦看到他,釋放他回到猶大(40:1-6)。
約哈難懼怕迦勒底人(41:18),他和眾軍長要去埃及,找先知耶利米,假意說会順服神的旨意,其實他們不是尋求神的心意,而是要神站在他們那一方,同意他們的決定。但神的話與他們的決定完全相反,叫他們不可下到埃及。神應許会與他們同在,会拯救他們脫離巴比倫王的手,叫他們歸回本地。但是,若他們執意不聽從,以為寄居在埃及,可以躲避巴比倫王的刀,其實是死路一條,將無一人存留。
以色列猶大不断靠自己,也尋求与列國結盟想得保障,他們要往哪裡去呢?重要是「心意回轉」,奔向耶和華才得真正的平安稳妥。
一、狂傲使人走上絕路 v1-7
v1 紧接上一章,
1 耶利米向眾百姓說完了耶和華他們神的一切話,就是耶和華他們神差遣他去所說的一切話。
2 何沙雅的兒子亞撒利雅和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並一切狂傲的人,就對耶利米說:「你說謊言!耶和華我們的神並沒有差遣你來說:『你們不可進入埃及在那裏寄居。』
3 這是尼利亞的兒子巴錄挑唆你害我們,要將我們交在迦勒底人的手中,使我們有被殺的,有被擄到巴比倫去的。」
4 於是,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一切軍長並眾百姓,不聽從耶和華的話住在猶大地。
5,6 加利亞的兒子約哈難和一切軍長卻將所剩下的猶大人,就是從被趕到各國回來在猶大地寄居的男人、婦女、孩童和眾公主,並護衞長尼布撒拉旦所留在沙番的孫子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那裏的眾人,與先知耶利米以及尼利亞的兒子巴錄,
7 都帶入埃及地,到了答比匿。這是因他們不聽從耶和華的話。
這事發生在猶大地,
約哈難和眾百姓曾因神的審判,而飽嘗過戰爭的苦澀。但耶路撒冷的陷落並沒有讓他們學到教訓,雖然他們明知耶利米確實是真先知,但他們卻把「神差遣耶利米所說的一切話」,扭曲為「神並沒有差遣他來說」,他們指責耶利米說謊話,因耶利米叫他們服在巴比倫王手下,所以認為耶利米有強烈的親巴比倫的傾向,
不單如此,他們的指頭也指向巴錄,指控巴錄挑唆耶利米去害他們,把他們交给巴比倫王。百姓对巴錄的指控,有可能是因為他是個有勢力的人,他不僅是耶利米的書記,從45:5神勸告他的話:「不要為自己圖謀大事」,可以看出巴錄的確是一個有野心的人。
v4, 7 約哈難和眾百姓「不聽從耶和華的話」(出現了兩次),他們不理会神透過耶利米所傳達的「不要下到埃及去」的忠告,反而執意要逃去埃及,
還把耶利米和巴錄強行帶去埃及的答比匿,為了假裝自己的決定完全合乎神的旨意。
約哈難是個怎樣的人呢?
在前幾章提到,他在巴比倫所指定的猶大省長基大利被殺前,就警告過他,也提出了有效的行動方案(40:13-16);
在基大利被殺後,約哈難又果斷行動,迅速從以實瑪利那裡把百姓奪回來(41:11-16)。可見約哈難是一位有正義感的愛國者,而且对人和眼前的形勢都能夠有正確的判斷,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專心信靠神」。
他預測到在基大利被殺後,巴比倫会有不滿的反應,很有可能會對猶大展開報復,因此,他要遠離巴比倫的刀劍,去安全的地方以保命,所以他「不聽從耶和華的話」留在耶路撒冷,而是逃亡去埃及。
在這混亂無望的處境,他們仍不把耶和華當作他們的神,仍不肯聽從神的話,而自作主張,偏行己路,神指他們是狂傲的人。
箴言14:16「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狂傲=驕傲、自大、傲慢,狂傲的人就是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的人,把自己當作神,只做合乎自己心意的事,做自己的肉體舒服的事。与自己相反的,都定為「謊言」,不能夠真正聽神的聲音,並習慣憑眼見,看環境而作出決定,眼看埃及是唯一的出路,而祖先亞伯拉罕也去過埃及呀! 他以為自己夠聰明,其实是愚妄人。
神指出他們狂傲的人不得亨通,因是他們是敵擋神的人,
彼前5:5b-6「...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给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
當人向神狂傲=敵擋神=作神的敵人,這些行惡的人不能站在神面前(詩5:5),只會落在罪和困苦中,凡事必不亨通。
耶和華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神是看內心。我們總是看人的表面,尤其是在職場,看這人有沒有才幹和能力來定他的價值,但神看的是人的內心,是否以神為神,以神的話作行事為人的準則。
所以心中有神、敬畏神的人得著從神而來的智慧,能分辨對錯和善惡,会遠離惡事。凡在神面前谦卑,肯順服在祂大能的手下的人,神必向他施恩,並加以提升。
所以不需要用自己的方法把自己升高,我們只要有謙卑的生命,只作合神心意的事便可以了,因為主權在神手中,叫人升高或降卑都在於神。
另一方面,若他們確信神必從巴比倫領他們回猶大的應許,並認識到在埃及地是個崇拜多神的國家,會破壞自己民族对耶和華信仰,就不會去埃及了。
這提醒我們,要以屬靈的眼光去看每一件事,不要像狂傲之人,總是用肉眼來看問題,以為自己的判斷最正確。
二、罔顧神警告必遭災 v8-13
約哈難把全部人,連同耶利米帶到埃及的答比匿,是位於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埃及邊境城市,是猶大人進入埃及的第一站。他們以為在那裏可以得平安,得溫飽,是問誰能逃避耶和華神呢?
在埃及,耶和華的話再次臨到耶利米,吩咐他在答比匿法老的宮門那裏,用象徵性的動作來傳達神的審判信息,
v9「在猶大人眼前要用手拿幾塊大石頭,藏在砌磚的灰泥中,」
象徵以色列在埃及為奴時,曾遭受過燒磚等各種苦難; 現在,雖然回到埃及居住,也同樣會遭受苦難。埋藏石頭也可以象徵統治者的轉換。
耶利米這時是以行動來宣告,巴比倫王一定要來進攻埃及。
v10『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必召我的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在所藏的石頭上,我要安置他的寶座。他必將光華的寶帳支搭在其上。
神再次稱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為「我的僕人」,要在此處安置巴比倫王的寶座,表示神要把巴比倫王抬高在法老之上。因為神要使用他成為審判的工具,不僅猶大人会受到懲罰,他們定居的埃及也会受到懲罰,巴比倫會來攻擊埃及地,刀殺、擄掠會臨到埃及。
耶和華是獨一真神,祂可以使用一切的人和事來成就祂的計劃,即使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是不信神的外邦人,神也可以使用他來成就祂要做的事。
12 我要在埃及神的廟中使火着起,巴比倫王要將廟宇焚燒,神像擄去,他要得埃及地,好像牧人披上外衣,從那裏安然而去。
13 他必打碎埃及地伯示麥的柱像,用火焚燒埃及神的廟宇。』」
巴比倫王要焚燒埃及的廟宇,擄去埃及的神像,打碎埃及地「伯·示麥」的柱像,「伯·示麥」的意思是「太陽之家」,即古埃及的太陽神敬拜中心,表明除了耶和華神以外,再沒有別神。
「好像牧人披上外衣」: 比喻尼布甲尼撒將非常輕鬆地佔領埃及。
「從那裡安然而去」: 指尼布甲尼撒將徹底征服埃及。
在主前568至567年,尼布甲尼撒確實入侵了埃及,埃及人無力反抗。
結語:
1. 神把生命和死亡兩條路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選得对。
不要作与神為敵的「狂傲人」:
即使如約哈難般聰明能幹,可以審時度勢,对周圍發生的事可以作出精准的判斷,但如果他不以神為神,不懂得謙卑順服、信靠神,最終還是會做出錯誤的選擇,走上死亡之路。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得著神的權柄,擁有強大的帝國力量去毁滅猶大和埃及,當時看起來很威風,但在《但以理書》說到,他會離開王位,有「獸心」和「吃草如牛」的病態行徑,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病,病患會想像自己是一頭牛或牛科動物(bovine),並以牛的姿態去行動和生活。
尼布甲尼撒之後是拿波尼度和伯沙撒,權傾一時,強大的巴比倫帝國,只存在了三代就亡國了。她雖然因作了神審判的工具而但她本質上是悖逆不信耶和華的,所以必遭滅亡的下場。
箴言 3:5-7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我們要以神為神,要敬畏祂,謙卑在祂的面前,倚靠祂,因為「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22:4)
所以我們要謙卑敬畏神,這才是生命之道。
另一方面,我們要小心,可以服事神是恩典,是要讓神得榮耀,不是讓自己有光環,求神打碎我們的驕傲,謙卑跟從神。
2. 神必保護祂的僕人:
耶利米面對黑暗的環境,列王和遍地的子民都不信他、不听他,甚至要加害於他。但他不用自己的方法去找出路,或逃走,而是依靠神剛強站穩,甚至去到埃及也繼續被神使用,傳講神要他傳的話。
禱告:
感謝神開啟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知道狂傲人的下場;求神打碎我們驕傲不信的框框,謙卑依靠神的恩典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