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5章
Winnie Cheung 傳道 03/12/2024週二
題目:關乎生命樹的教訓
前言
馬太福音書從第五章到第七章,是在記錄耶穌基督的山上教訓。作者將這些耶穌基督的言論很有秩序地編輯在一起,希望當時的教會領袖能真正的瞭解耶穌基督的教訓,耶穌基督就是生命樹,我們確實遵照這些教訓去行。正如詩1:3(他要像一棵樹,栽種在溪水旁,按時侯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都順行.)這棵樹就是生命樹,連接於神永不枯乾,凡事順利.我們都渴慕成為一棵生命樹, 就要遵行耶穌的教訓,自己先蒙福, 同時帶來世界的改變,這改變必先從家庭開始。大家效法耶穌的話,你家的氣氛不再一樣,繼續下去就能改變世界,這章的經文給是耶穌的教訓,讓我們學習一步步跟隨耶穌,帶動世界改變。今天的題目: 關乎生命樹的教訓 分為三段
一. 要散發出生命香氣v1-12
v1-2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 就上山, 既己坐下, 門徙到他跟前.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這裡有兩批人,一批是「眾人」,一批是「門徒」,耶穌上了山離開人群,只向著門徒,只有門徒到耶穌的跟前來,聽耶穌的教訓;因著聽耶穌的教導,這班跟前來的就成為了門徒。凡願跟耶穌上山的,耶穌一定開口教訓,這就讓他們領受啟示。所以跟從耶穌的,就能領受啟示、活出生命、也願意付上代價,作門徒跟隨主,願聽從,在耶穌眼前的門徒是有福的,他的生命就有主的香氣。
V3「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心靈貧乏、靈裡枯乾,願意為天國撇下所有來跟隨主,這是聖靈的感動,天國是屬於他們的V4哀動的人有福了.為世界不幸,不平而悲傷的,這些「哀慟」必得安慰.記得一位牧師說:一個只為自己難處哭泣的,他的眼淚不可貴,比不上為別人的不幸而哭泣的可貴. v. 5「溫柔」的人有福了,對神柔順,對人謙和,便能得著天國,「承受地土」,這是聖靈的工作。V6「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他們有一種對神不滿足,非常渴慕神的義,追求神的旨意,渴慕神的話語。他們必得著神的義為最大滿足,v. 7「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憐恤人」是明白別人的掙扎、痛苦和無助。我們本來都是無助的人,當我們得著天國,就能看見、憐恤那些尚未得著的人的需要。 憐恤人就是對別人有同情心,憐憫人的心,神看重憐恤的心多於祭祀。v.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這節真是福中之福,因為「清心」「必得見神」!看見神,便能看見罪,也能看見人的軟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軟弱和不堪,自以為義,除非我們看見神, v.9「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使人和睦就是要傳福音,和睦是一位福音使者的生命。
v.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為義受逼迫是為信了耶穌而行義,因此受到攻擊,願意為神國度犧牲一切。天國是他們的.
這些特質帶來大地的香氣,能夠讓天國降臨地上。我們的生命會提升,直到能承載天國,就能改變世界。因著我們虛心,靈裡貧窮而謙卑。喜悅五年來一直是我們學謙卑跟神,神就與我們同在。病得醫治,姊妹生產上順利,做手術非常成功,就知全是神的恩典,虛心是最難卻是必要的。哀慟是自我反省常以為虧欠人。不是人虧欠你窮追猛打,當你哀慟神就會安慰你。溫柔就是不輕易發怒,像一匹好馬是溫柔的,很配合主人的指令。飢渴慕義就是把真理行在生活中,帶來地土的祝福。這都是生命樹的教訓,我們需要去愛和同情他;看到惡人好不要心懷不平;當別人有紛爭時幫助他們和好,為神面對一切艱難不多說話。以上是對有需要者的教導、面對惡人,逼迫我們的人要有的態度。我們的生命氣息會越來越濃,從謙卑到哀慟、溫柔、飢渴慕義。當我們謙卑虛心的時候,生命樹的特徵就從我們的生命長出來,我們一步一步跟隨神,就能發出基督的香氣。
二.活出從神來的義v13-20
v13-16「天國的鹽和光」,
(1)要成為地上的鹽 v.13「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成為門徒在地上有一定作用,像鹽有防腐的味道,預表使人不在惡者手中。我們具有鹽的性質,能使人甜美,防止罪惡。有基督徙在的地方,會減少不好的事發.這些人有生命樹的特質,就可以地先散發出香氣。後是行出公義。鍛鍊自己的品格成為世上的鹽就可改變世界。就算在地上被踐踏,也能犧牲自己以改變整個世界。
(2) 成為世上的光 (v.14-16):照耀整個世界,使世上不再黑暗。
我們是世界的光,必須顯露出基督徒的特質,能叫不信的人在我們身上看見基督。這光是從天上而來。光就是我們的好行為,能照亮別人的路。
(3) 成全律法的義 (v.17-20):文士法利賽人沒有活出律法的精義,但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舊約先知的豫言,在主的身上完全應驗,在主耶穌身上得著完滿的實現.基督已成全了律法,我們基督徒便不必再去遵守律法的規條了;我們只要活在基督裏,便是遵守律法的精意了。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裡,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已是最高標準。守「八福」的人已得著天國,但主耶穌我們要「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才「能進天國」(參v.20)。
三.有力拒絕一切惡行v21-48
(1) 弟兄和睦 (v.21-26):
不殺人,不動怒,不咒罵人,主不喜歡一個屬乎祂的人無緣無故地發脾氣.更重視我們說話時裏面的動機,凡從我們天然生命,肉體,老亞當出來的話,都要受到審判。你想進入至聖所來與神交通,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先去同弟兄和好,必須趁還活著的時候,解消所有的冤仇。屬神的百姓對別人所有的虧欠,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虧欠,也都要對付清楚。
(2) 內裡聖潔 (v.27-32):
不可姦淫,也不可看見婦女就動淫念;也不可休妻另娶,婚姻要保持聖潔。凡使人失敗,毀滅,引誘他人犯罪的東西。必須從我們生命中連根鏟除。或引誘人犯罪的習慣,引起犯罪的聯想,若有任何樂趣可以招致我們的毀滅,這些東西必須把它徹底的割除。
(3) 言語誠實 (v.33-37):
不可起誓,是就是,不是就說不是,我們應坦率地陳述個人意見,說得多了就出於惡者.不作撒旦的工具.
(4) 以愛報怨 (v.38-48):
不要與惡人作對,不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更要愛仇敵,因為天父也是如此對我們。「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參v.21)有關。文士和法利賽人認為,不殺人只因「免受審判」。但耶穌說,當我們「動怒」失言,「罵弟兄是拉加」、「魔利」(參v.22),比殺人更不好。「拉加」的意思是空虛、無價值,「魔利」是愚蠢。我們需要神提醒我們謹言,也要認識自己的怒氣,曉得疏導情緒,才不致失言,弟兄和睦是指我們懷恨不要從心裡殺人,就如生命樹的教導「先關係,後事工」。關係比獻祭更重要,「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5:23-24)。
我們在生命樹的教導下,會帶來大地改變,先要與人和好,內心要聖潔,不要有姦淫和淫念,也不要離婚。我們口中所出的言語要誠實,是甚麼就說甚麼,而且不可發誓,因為發誓會帶來咒詛。只要我們平時每一句話都是真的,就不需用發誓來證明自己說的是真話。以愛報怨就是要愛鄰舍,並要為仇敵禱告。天父是完全的,我們要學習神的愛,並以這份愛對待每個人,如此即使別人對我們不好,罵你誤解你.我們也能原諒他。我們要有誠信,使人和睦,這樣我們的世界就會改變。當每個人都這樣,生命樹的氣息就會臨到大地。耶穌希望我們過聖潔的生活,視婚姻為神聖的。其實,生命、婚姻、工作都是神聖的。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範疇,都要有神,不隨己意而行。
我們要好比摩西登山領受律法,才能領受教訓和活出好行為。以色列人不能領受律法,是因他們沒有跟隨摩西上山,沒有聽見神說話。凡到耶穌跟前才是祂的門徒,跟前的意思就是有祂的同在和話語。我們要作主的門徒,時常領受祂的教訓。惟有跟隨耶穌上山的人才是祂真正的門徒,就好像我們每天早晨來參加晨禱,領受神的話,並活在神的同在中。
禱告及回應:
求主幫助我們渴慕神的話,緊緊跟隨神,幫助我們領受生命樹的氣息,活出屬神的生命,並透過我們的行為改變世界,讓生命樹充滿整個城市。